到班主任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“累”。累,是班主任的工作特點,也是班主任成長過程中必經(jīng)的歷練。當班主任“累”在班級管理需要及自身成長需求時,“累”是班主任的職業(yè)屬性及精神需求。但是,由于某些人為因素的影響,班主任承受著不該有的“累”,這種“累”缺少意義和價值。
一是管理理念存在問題。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,管理學生的目的在于,培養(yǎng)學生的自律意識及管理能力。但在具體實踐中,部分學校的管理理念明顯存在問題,出于安全管理,不給學生任何時間留白,在這樣的管理理念的支配下,班主任是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人生觀教育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拿出時間和精力全程跟班。
二是凡事都要打卡。在很多學校,班主任做任何一項工作都要在班主任工作群中拍照打卡,如跑操、早晚自習、班級活動……班主任日常工作是瑣碎的,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拍照、錄視頻、打卡,這種形式主義的工作作風耗費了班主任巨大的精力,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,讓原本很累的班主任更加累,而且累的沒什么意義與價值。
三是過度使用模板化管理。把常規(guī)的班級管理工作設計成固定的格式,以“模板”的形式打印成各種表格,如家校聯(lián)系模板、班級每日常規(guī)自評模板、學生出勤情況模板、學生健康狀況模板、后進生轉(zhuǎn)化模板、班級各項活動模板以及其他臨時性工作模板。過度使用模板化管理,導致班主任把很多精力放在模板留痕上,大大加重了班主任不必要的工作負擔。
四是多頭管理,同樣的事要匯報好幾遍。目前,碎片化的多頭管理在很多學校都存在,以學生考試成績?yōu)槔。由于學生成績是學校各部門實施管理的重要抓手,各個管理部門都將成績納入管理的重要方面。期中期末考試后,學生的成績要上傳至學校教務管理系統(tǒng)、學工管理系統(tǒng)、共青團(少先隊)管理系統(tǒng)、教科研管理系統(tǒng)等。同樣一件事,多頭管理,班主任多頭匯報,給班主任增加了不必要的勞累。
五是其他與班級管理關系不大的額外工作。目前,各種“進校園”活動較多,每項進校園都要班主任配合才能完成。例如:為了讓點擊量達到較高數(shù)字,讓全體學生下載政府部門的政務APP,并以班級為單位截圖、打包、上傳;迎接臨時性的校外來訪,組織學生參與校外某些部門的問卷調(diào)查、投票、點贊……每一項工作都要耗費班主任很長時間。
六是家長將教育責任轉(zhuǎn)嫁給班主任。部分家長教育能力缺失,遇到一點教育問題就六神無主;還有部分家長習慣于遇到一點兒小事就找班主任,把自己的教育責任轉(zhuǎn)嫁給班主任。與家長溝通是班主任的工作職責,但是,如果家長遇事就找班主任,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巨大的。
班主任在教育中承擔著紐帶的作用,他們做好了“累”的心理準備,愿意為建設良好班集體及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精力和心血。但是,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說,要尊重教育規(guī)律,尊重班主任的付出,要讓班主任累的有意義、有價值,而不是讓班主任成為“累”的代名詞。
來源:蒲公英評論網(wǎng)